雖然以前常在西環上的半山出沒,但是那時除了由山上沿水街行到德輔道西乘坐我最喜愛的紅van外,吉席街海旁及士美菲路我真的6年也沒有踏足過。難怪人人都問我究竟6年來我幹了什麼。哈,你們覺得哩。。。?
現在西環已是今非昔比,不同的洋人餐廳陸陸續續選址於西環,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便和KG及DZ來了Bistronomique吃一頓午飯。
餐廳其實頗小,一個長方形,放不了很多桌,但是樓底很高,所以也很有空間感。一進入餐廳侍應便熱情的招呼,急不及待的向我們介紹當天的精選,以及解釋a la carte menu上為何有些菜式未能提供。
先上來的當然是我最最最喜歡的餐前包。這裡的餐前包水準不錯,拍得住chez patrick deli 的 (即由Bread Elements出品) (我對餐前包的要求:有麥味,夠硬及夠煙韌。不用烘熱也可以,不用軟,沒有牛油也可以)。
Caesar salad - 不說也不知道,最原始的caesar salad原來是沒有anchovy的,不過這裡的有。當然,在其他餐廳也是有些有anchovy有些沒有,只是煙肉應該是一定會有。而羅馬生菜最初是一大片的,以便人們可以將其他材料放在生菜上一口一口的吃。不過,關於有沒有anchovy及生菜是否原片上仍是很多人的爭論點,所以,我寫的,大家只當參考吧。
Bistronomique的caesar salad賣相很漂亮,羅馬生菜上灑滿了parmesan cheese碎,旁邊放了半隻蛋黃半熟的雞蛋。Caesar salad簡簡單單,菜很新鮮,anchovy的微咸有提味的作用,再加上parmesan cheese及沙律醬,是開胃及健康的前菜(只要沙律醬別下太多)。
Salmon gravlax, lemon creme fraiche - 另一個前菜是三文魚。Gravlax是北歐國家的菜餚,當中的三文魚並不是煙三文魚,雖然看上去很像。其實是用生的三文魚加上鹽、糖,香料dill等醃成。而creme fraiche的翻譯就是fresh cream,其實它是介乎於yogurt與sour cream之間,我通常在洋人超市買來當yogurt吃,口感很rich。Bistronomique的creme fraiche應該是自己下了香草調味,很不錯。三文魚新鮮亦魚油十足,吃罷有點膩。
Escargot - 至於田螺方面,老實說我一向不是太懂得欣賞,總覺得田螺的味道很獨特,我是較為喜歡田螺下的薯蓉的。這裡的田螺“獨特” 的味道不重,我也能吃下去,薯蓉則很軟滑,軟軟的很美味。這個田螺是a la carte menu點的,午餐沒有。
Wild mushroom risotto - 最後的主菜是risotto,份量也是不多,菇的份量不少,意大利飯的軟硬度煮得很好,是我喜歡的微硬質感。而醬汁方面雖然看上去很creamy,但實質並沒有很膩,調味也是恰到好處,還不錯。
Mille-feuille - 午餐是不包甜品的,所以我們特別點了一份千層酥來品嚐。千層酥還挺美的,也可以清楚看到一層又一層的酥。吃千層酥的麻煩該是要切下去的那一刻吧,常弄得滿碟都是碎。這裡的千層酥很脆,而custard不過甜,很好吃!唯一的不解是千層酥下唧了一些焦糖伴碟,好像有些格格不入。
這裡的食物說不上有多好吃,但環境很舒適,侍應的態度一流,而且西環那一帶暫時仍較靜(遲些日子可不敢說了),那種寫意的環境下吃什麼都覺得特別好吃。
話說回來,我來吃的時間Bistronomique還未被冠上米芝蓮車胎人美食推介的名譽,它被推介我倒有點驚訝,因為食物水平(至少午餐)和Soho很多也不錯的餐廳差不多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