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鋪後焗的餅店不多,要在舊區才找到。觀塘的協和街便有數間。以下就是數次光顧協和麵包餅食的簡報。
小店的名稱為協和麵包餅食,"餅食"一詞很有懷舊的感覺,現在沒有多少麵包店會用"餅食"作為名稱了。原來,如果店舖要在一棟樓宇內烘製麵包及其他烘焙食品作出售之用,便要申請"烘製麵包餅食店牌照"。不知道舊式麵包店叫餅食是否與這牌照有關呢?
我首先試的是不同味道的酥餅,通常前鋪後焗的餅店都有這類酥餅供應,不過不一定像協和這裡口味那麼齊全,我一次過就試了其中三種口味。
蛋黃酥 - 外表看起來不錯。面頭的金黃色酥皮色澤鮮明,小巧的一個大約有一個乒乓球般大。內裡以蓮蓉作餡料,中間有蛋黃。大家可見酥皮的外層非常薄但仍可清潔看到一層層的酥皮。由於皮薄,吃起來不會一口粉的感覺。蓮蓉沒有加入太多的糖,不太甜亦不會膩。不過,蛋黃的體積比較少,也沒有咸蛋黃的香味,當然,如果要有咸蛋黃香,價錢怕是要多幾塊錢吧,大家可以把這當成是一個蓮蓉酥。
底層也是薄的。
綠豆酥 - 外型與蛋黃酥不同,是扁圓形的。酥的面層如上,但加了少許白芝麻。綠豆蓉是黃帶綠的顏色,當然有綠豆的味道,感覺清一點。下午時份用來配茶最好不過。
豆沙酥 - 最後來個豆沙酥,這次用上了黑芝麻,大慨是方便阿姐們分辨不同口味的酥吧。豆沙比連鎖包點店的來得較淡味,也沒那麼甜,喜歡不喜歡便是個人口味的問題了。我不愛太甜的,所以很喜歡!
後來我又來買麵包吃。
應該是真材實料的關係,這裡可不像外面的麵包外表飽滿但中空或有洞,這裡的麵包切下去是密麻麻的麵包,麵包都是可以一絲絲的拔出,而且豆沙餡料的份量很多。當然,麵包的味道不是驚為天人的那種(也不會有此無理要求),就是實實在在的港式麵包味配沒那麼甜的豆沙。
如果用這個包來弄漢堡外表應該會不錯吧。
蓮蓉包 - 蓮蓉包的形狀還挺美的,色澤也是極好,頂頭有一點墨西哥包的包面,很怪。
嘩,包的部分較薄,但蓮蓉卻沒有在跟你客氣,有很多的蓮蓉餡呀!當然,蓮蓉和上述所提的蛋黃酥內的蓮蓉是一樣。包的味道與豆沙包的包相同。栗子包 - 栗子包上的橫間墨西哥包的包面令它看起來有點兒像雞尾包。當然,包本身和上述的2款包相同。
栗子蓉的份量還真不少,而且細心地看便可以發現,栗子蓉佔了包內的一半,而另一半仍有麵包,而不是中空,這就是傳說中的足料吧。栗子蓉的味道不甜,但栗子的味道也不重,比上述的2個包遜色。
紅豆包 - 最後一個包是三角形的紅豆包。餡的顏色看上去與豆沙包差不多,但吃下去當然是有分別。有淡淡的紅豆味道而不過甜,不錯。
餡真的是太多了!
這裡的麵包都是一絲絲的。
這裡就是一間簡單的麵包店,餅食都是穩穩陣陣,不會難食又不會好食到曉飛,但這種街坊麵包店也是眾所周知的逐漸沒落。
協和麵包餅食位處協和街的那一部分的沒有受到重建的影響,因此小店得以保存。不過它的對面將會是"豪宅",我也不知道它能否繼續生存。如果不能繼續生存,只要不要變成金鋪或化妝品鋪已是對街坊的開恩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